最近掀起一陣"海角七號"熱。
國片長期低迷的情況下,海角七號開出紅盤大概是連我這種長期看衰國片的人都始料未及的。
即便是我那麼蹩扭的人,別人越喜歡的東西我越不愛,但我還是去看了。
因為上次颱風天在家太無聊,再加上蹩扭的個性想親自鑑定順便愛台灣一下。
內容我就不多綴述,我想大家一定會去看的。
當然,這部片成功和值得欣賞之處我也不想多說,每次新聞、報章雜誌,甚至個人部落格每天都在強力放送著,然而蹩扭如我這般的人一向不喜歡一窩蜂湊熱鬧或錦上添花。
我想談談這部片令我失望或是俗話說的缺點。
曾西霸教授所翻譯Syd Field的<實用電影編劇技巧>第一章大意寫著:
"一般"商業電影劇本大多遵照古典三幕劇結構--開場(把人物場景時間背景大致做個描述,以即事件的開端)、衝突和危機、解決克服結局。
細分之下,大既就是中國人最喜歡講的起承轉合。
所有一般商業電影大概都循這個模式進行。當然戲法人人會變,巧妙人人不同。
一部好的電影,負責任的編劇,會讓這三幕的結構合理且明快,也就是說產生所謂"落差"。
回過頭來看看<海>片,仔細來想想它的突衝點。
男主角價值觀的價值和現代都市文明價值(?)的衝突--由第一句對白"幹你媽的台北"可看出與台北這個都市文化的衝突對立。
男主角價值觀與故鄉鄉村文化的衝突對立。
男主角與女主角立場衝突對立。
男主角和團員們的衝突。
........等等,由這些對立才產生危機。
然而仔細想想,我們其實並不知道為什麼造成這些問題,究竟為什麼造成男主角這種主觀意識。在我們完全不知道為什麼情況下,這些問題居然最後都一瞬間否極泰來、漸入佳境。
講一句粗俗一點的:難道只要跟女主角發生關係後一切問題就不藥而癒了嗎?
原本對這部片有所期待,希望他是能對城鄉文化的衝突性,或是年輕人對這樣社會都市化的不滿和體會做一個側寫或描述,然而看起來流於膚淺。
其次,導演編劇也安排了團員每一個人都在生活上有所困境和衝突對立,但卻不是很負責的幫他們解決。
有種虎頭蛇尾不負責任的感覺。
最嚴重的,我覺得對於"海角七號"這個image,到底在片中佔了什麼樣的地位。既然以"海角七號"為題,那麼它便是題旨,它所帶表的意義和象徵應該是整部片的精神。
然而我們試著想想,寄到海角七號這封信和片中每個角色的互動..........簡單來說,只有男主角和女主角而已。再仔細想想,當我們試著把海角七號這事件抽離整部影片,驚訝的發現,原來它與影片主線劇情的進行,男女主角交往,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。
換句話說,沒有海角七號這個物件在故事裡,電影還是可以順利的進行下,或是說海角七號根本是另一個獨立的故事。
這就是不夠嚴謹的編劇。
雖然本片大賣,但雞蛋裡挑骨頭的我仍然喜歡找一些毛病挑。
說是蹩扭,其實我對國片有更高的期待。
希望海角七號不只是帶動國片熱潮,更希望帶動的是更精緻的台灣電影。
加油!!